为全面了解我市党员干部对党史知识认知和掌握情况,并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提供针对性、可行性较强的意见建议,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21年2月22日至28日,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对全市党员干部党史知识了解情况的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包括三项内容:一是调查对象个人信息,二是对中共党史的认知情况,三是具体党史知识(包括雅安地方党史)的掌握情况。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4609份,广泛分布在全市171个市级部门(单位)及各县(区)、经开区,全覆盖各层次、各年龄段的党员干部。为确保调查结果全面、准确、系统和具有代表性,我们从4609份有效问卷中按每个县(区)、经开区分别随机抽取100份,市级部门(单位)200份,共1100份问卷作为分析样本。
一、当前全市党员干部对党史学习的态度和认知情况
为了解全市党员干部对中共党史的态度、对学习中共党史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以及学习党史知识的途径和现有的党员干部教育体系中党史的教学情况,问卷中共设计了10个题目。
从调查反馈的数据来看,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认为学习党史很有意义,对中共党史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并主动通过阅读书刊、报纸、影视节目、网络等途径进行学习,且自我评价对中共党史比较熟悉。党员干部对党史学习的态度和认知总体情况良好,这与之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的学习实效密不可分。
但在问卷调查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一是党员干部对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站位不高,存在功利化的实用主义倾向。有402人占36.58%的党员干部认为学习党史是工作需要、应付考试或其他原因。二是当前党员干部教育中设置的中共党史课程内容还不够。有110人占10%的党员干部认为当前的干部教育体系中没有中共党史的教学内容;有207人占18.78%的党员干部认为中共党史课程内容设置太少。三是党史著作可读性较差。对当前已出版的大量党史著作,有213人占19.37%的党员干部认为写得很一般;有110人占5.69%的党员干部认为很多著作写得枯燥乏味,缺乏可读性;有55人占5.06%的党员干部则选择不清楚。
二、当前全市党员干部对党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为掌握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知识的成效和对党史知识的运用情况,共设计了15个题目,内容涉及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雅安地方党史的重大事件。从数据分析来看,党员干部对中共党史的实际掌握情况远不如他们对党史学习的认知态度那么乐观,真正对党的各个时期的历史和雅安地方党史熟识的党员干部人数比例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高。
一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史知识掌握不理想。如:有437人占39.72%的党员干部不知道是中共三大决定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有428人占38.92%的党员干部不知道毛泽东同志是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党史知识也不甚明了。超20%的党员干部不知道我国第一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宪法的制定时间,也不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三是对雅安地方党史知识的掌握度太低。竟然有超30%的党员干部不知道雅安解放的时间和雅安撤地设市的时间。这些都是与雅安地方历史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正确率却如此之低,令人担忧。
分析其原因:一是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强。党员干部普遍缺乏对党史的系统学习,仅通过网络、报纸、书刊等对党史有一些基本的碎片化了解,既不深入也不扎实。二是有些部门对党史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组织学习培训。三是地方党史部门开展的党史宣传教育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甚至存在空白点和盲区,值得深刻检讨。
三、对全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几点思考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务必在认识层面厘清“党史”“学习”“教育”三者的属性任务和递进逻辑层次,才能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健康顺利开展。
(一)立足“党史”定位,弄清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解决“功利化”和“实用主义”的问题
“党史”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属性和定位,决定了“学习”“教育”必须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这个主题,突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个主旨,既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的指示,让“党史”成为照亮前行之路的明灯;又要深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读懂党为什么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党史成为洗涤心灵之尘的清泉,让党史成为激发奋进之力的号角。
(二)抓牢“学习”要义,创新方式方法,解决“枯燥无味”和“碎片化”的问题
“学习”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基础,是决定整个教育成效的前提。要用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把党的伟大历程、基本经验和光荣传统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具有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方法手段,提高党史学习的质量效果。一是抓好结合,创新形式载体。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相结合,与干部教育培训相结合,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与群众日常生活相结合,开展党史系统学习、培训,激发党员干部参与研究、宣传、讲述党史的热情,使党史教育更具针对性,更加深入浅出,适合不同阶层和不同年龄需要。运用网络、微博、动漫、电影、电视、舞台艺术等新媒体和新形式,让学习教育“火”起来。同时,吸引党员干部参与改编、创作红色经典文艺作品,从不断的互动中生动形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二是传承创新,续写精神谱系。讲好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抗疫精神等催人奋进的党的精神故事,将其中蕴含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下去,把精神谱系续写下去。同时,点面结合,一方面结合雅安地方历史总结提炼本地党史精神故事,做到朗朗上口、耳熟能详;另一方面发挥雅安地方特色艺术形式、运用地方音韵讲好雅安党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力求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真正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的语言和形式进行大众化推广。三是用好资源,发挥红色家谱效能。雅安全域是革命老区,有着富集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要用活用好雅安红色资源。对现有红色纪念场馆做好修缮提升,丰富展陈内容,配齐配强人员力量,让更多红色遗址遗迹可到、可看、可学;有序组织党员干部到红色纪念场馆学习,使红色资源成为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党的历史的生动课堂;依托安顺场、夹金山等雅安特色红色资源,探索红色资源融合发展之路,发挥红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资源精品线路,并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相结合,让红色历史“活”起来,使受众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不断拓宽线上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开展线上宣传教育,推进红色资源网上展馆建设。编辑出版雅安红色资源教材,更好地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资源。
(三)强化“教育”关键,确保学习教育有实效,解决“两张皮”和“形式主义”的问题
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党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开展好“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的专题学习培训,为党史学习教育马克思主义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要坚持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通过接受党史教育的思想洗礼,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牢记“我是谁,为了谁”的人民立场,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立足岗位为人民服务,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要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解决好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三是及时纠正偏向走样。要坚决防止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凑热闹、图形式、走过场。要在不折不扣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创新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自选动作;同时要提高政治判断力,坚决杜绝在开展自选动作时出现“低级红”“高级黑”现象。要做到与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与本部门(单位)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防止出现“上热下冷”的“温度差”现象。要确保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真正在学党史、讲党史、用党史上发挥好示范作用,又要面向全体党员、广大群众,广泛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确保不偏向、不走样、不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