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委党史研究室胡蓉
当前,我市正努力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把文化雅安的深厚积淀释放出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雅安优秀文化,为雅安发展提供文化支撑,满足雅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雅安文化资源丰厚底气十足
雅安是一座文化之城,多种文化百花齐放,为城市增添了灵气,造就了别样气质,成为雅安的突出优势,谈到文化,雅安没有理由不自信。
(一)雅安历史文化璀璨夺目。雅安历史文化悠久,“富林文化”“麦坪遗址”、汉代文化都有重要价值。雅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一人击落8架敌机的抗日英雄乐以琴、名山“蜀学大师”吴之英、举孝廉入仕逝后朝廷为之立“高颐阙”的高颐……雅安历史人物“尚正”“尚文”“尚廉”的精神风貌里蕴育着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蕴育着笃志好学、求真务实的求学风尚,蕴育着崇正尚廉、孝悌忠信的荣辱观念,这些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雅安奠定了文明礼仪之城的良好形象。
(二)雅安红色文化历久弥新。1935年至1936年,红军长征途经雅安,留下了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陈云出川、胡长保舍生保护毛主席等故事,留下革命遗址167处,红军标语几百幅。20世纪六七十年代,雅安成为国家三线建设的布点选址之一,6个国防军工企业迁建雅安。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感召下,雅安人民不负重托,与三线建设者一道艰苦创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为雅安提供了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接续奋斗创新的强大精神源泉。
(三)雅安本土文化各领风骚。一是“三雅”文化。雅安因雅雨而多姿,因雅鱼而丰美,因雅女而妩媚,“三雅”蕴涵了雅安的精气神,彰显了雅安民俗文化的独特浪漫。二是大熊猫文化。雅安是大熊猫的故乡。2006年,以雅安为主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和平友好”的熊猫文化享誉中外。三是茶文化。雅安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一座茶文化圣山延伸一条茶马古道,茶文明和茶文化从这里走向世界。四是黑砂文化。“东有宜兴紫砂,西有荥经黑砂”,荥经砂器如今已发展成集文化、艺术、天然、生活于一体的黑砂工艺制品。五是民族文化绚烂多姿。境内尔苏藏族还山鸡节、木雅藏族晒佛节、嘉绒藏族上九节等民族活动,彰显了雅安的地域风采,汇聚了民族团结与智慧,成为传承历史文脉、留住乡愁乡韵的精神寄托。
(四)雅安感恩文化隽永绵长。雅安先后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探索实践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灾后重建新路,总结提炼“科学务实、以人为本、顽强拼搏、感恩奋进”的重建精神,如今,“感恩奋进”已成为灾区干部群众的新群像,已成为雅安特有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成为助推雅安脱贫攻坚、全面奔康、发展振兴的强大动力。
二、传承雅安优秀文化的责任担当
雅安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积淀着雅安人民深沉持久的精神追求,也承载着雅安人民强烈紧迫的文化担当和使命。
(一)传承雅安优秀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之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雅安优秀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不断再造升华,传承发扬雅安优秀文化,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弘扬时代精神、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责任。
(二)传承雅安优秀文化是雅安发展振兴的实践之需。文化,既是城市的实力和形象,更是城市的内核和灵魂。面对建设文化强市推动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的重要任务,丰富深厚的雅安优秀文化是加速器,既可以引领城市发展格局,提升城市人文特色,提高城市品位;又可以整合多种资源,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三)传承优秀文化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人文之需。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传承雅安优秀文化有助于促进市民的身心健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漫步茶马古道,畅游丝绸之路,感受雅安文化元素,在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三、优秀文化为建设文化强市提供支撑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雅安优秀文化,绝不仅限于了解文化资源本身,更在于提炼核心价值和时代精神,服务当下的中心工作。
(一)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对青少年来说,雅安优秀文化是重要的知识财富,把雅安优秀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将雅安优秀文化元素渗透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学校教育各环节,在潜移默化中引导青少年。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主旋律,开设“雅州讲堂”“雅安历史”“三雅文化”等地方文化课程,充分借助网络、多媒体、微博微信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拓展青少年了解雅安优秀文化的途径,拉近青少年与雅安优秀文化的距离。开展党史方志“进学校”活动,积极举办雅安优秀文化知识竞赛、作文比赛、演讲等活动,让青少年了解雅安地方史志文化。适度将课堂教学拓展为体验式教学,比如组织青少年攀登宝兴夹金山,翻越荥经泡桐岗,亲身体验长征的艰辛,感悟革命先辈的伟大;前往“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回忆感受天灾的无情和人间的大爱,从中懂得感恩,增强青少年对家乡的认知。
(二)文化与经济产业融合发展,放大文化融合效应。实行“文化+”模式,推进文化与商业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文化经济的繁荣。一是将文化融入旅游产业,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在生态旅游中注入红色文化元素,打造集养眼、养身、养心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旅游。打造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线、“不忘初心,重走长征路”旅游线、世界茶源寻根之旅等旅游精品线路。联合建设藏羌彝文化、三线文化、康养文化、长征文化等融合发展的攀西文旅经济带和川西北文旅经济带。二是将文化融入影视行业。雅安优秀文化资源是舞台表演、影视创作的宝贵题材。可以将雅安生态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拍成专题电影、纪录片。三是用文化涵养企业精神,培育本地企业文化。支持蒙山茶、雅安藏茶、汉源花椒等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有市场竞争力的雅安品牌做精做强。四是将文化融入艺术品开发制作行业。支持企业将雅安文化元素融入工艺品、纪念品,或一些有实用价值的商品制作。如鼓励制作硗碛多声部民歌光盘,用雅安藏茶制作工艺品,支持荥经砂器文化、芦山根雕文化融入酒店、餐饮、家装设计等,让文化与商业协同并进。
(三)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润泽城乡。一是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打造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发展群众文化,让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更加实在。二是错时延时向公众开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等各类公共文化场馆,让普通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三是加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弘扬特色乡土文化。比如培育乡土文化人才,挖掘整理历史遗存和特色文化;鼓励乡村编修史志,打造乡情村史陈列室,延续历史文脉;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四是办好各类文化艺术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办好名山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天全二郎山红叶节、宝兴大熊猫生态旅游节、荥经鸽子花生态旅游节、汉源赏花旅游文化月等文化艺术节,提高群众参与度,让村村都有文艺人,人人都有拿手戏,实现以文化育民、乐民、惠民。
(四)珍爱文化资源,做好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一是处理好城市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在我市构建“一核两翼”市域发展新格局、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建设环成都经济圈重要支点城市等进程中,将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贯穿其中,做到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融入更新。二是完善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体系。我市距上一次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已有10年,由于各种因素特别是2次大地震的影响,革命遗址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亟需开展新一轮的革命遗址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红色“家底”,科学制定保护利用措施,确保革命遗址代代留存。也为下一步配合省上建设以长征为主题的国家公园四川示范段、开展川陕苏区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建设全省革命文物数据库、加强中国共产党历史文物保护研究展示等奠定基础。三是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支持。根据各种文化资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费预算,对总体经费进行统筹分配,必要时可建立专项保护基金,各级政府给予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倾斜,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