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年鉴编纂工作的思考与认识
石棉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鲁建国
自从接到精品年鉴品读的通知以来,本人在网上对四部年鉴进行认真阅读,收获不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年鉴编纂的思考与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品读精品年鉴的情况
我认为四本年鉴确实编得很好,纲目设置合理,能很好地反映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行文做到突出重点,特色鲜明。语言既朴实精炼、又准确生动,很好地体现“志体”语言特色。内容全面翔实、存真务实,系统地记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年度建设情况,突出各地工作重点难点,凸显各自特色。
《北京市朝阳区年鉴2020》分类合理,凸显北京二环外城区特色,在功能区建设、经济管理、城乡规划管理、生态旅游建设等方面着笔较多,凸显自己重点难点和特色亮点工作。
《连云港年鉴2020》主要记录自己作为海滨城市的特点,在海洋经济,一带一路、商贸服务等方面着墨较多,展示海滨城市的特点。
《长沙年鉴2020》图片丰富多彩,结合建市70年,做了70年长沙图片展,体现年鉴时效性,同时在经济、商贸、房产、金融和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发展上着墨较多,体现一个省会城市的龙头特色。
《孝义年鉴2020》重点在经济、商贸、交通、水利、生态、脱贫攻坚等方面,另外增加专文7篇,很好地记载孝义地方取得的发展成就。
以上年鉴不愧为精品,既能全面反映一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成就,又能凸显各自的特色亮点,确实值得我们反复研究、品读。我县将利用此次精品年鉴品读契机,将进一步研究开展年鉴编纂改革工作。用他山之石,修砌我县年鉴,打造出具有社会影响力和较高实用价值的精品年鉴。
二、对年鉴特性的再分析再理解
地方志常规工作主要包括编纂志书、年鉴和地情资料,其中志书和年鉴是主打工作。
志书编纂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二十年才编纂一本。
志书内容跨度大,编纂时间久,成书周期长,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很大,同时要求也很高,要具备存史、执政、育人的功能。志书编纂成书的过程也很繁琐,成书前要通过不同层面相关专家和领导的审核认定,这样的书要专业人员才能完成。志书成书较难,自然权威性也很高。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一种短频快的作品来反映和了解一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由此年鉴应运而生。实践证明年鉴的存在弥补了志书的不足。
年鉴的编纂始于欧洲。我国《宋史.艺文志五》里有年鉴一卷,但可惜已失传,无处考证,无法证明年鉴始于我国。
我们现在所说的年鉴指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把一年内多方面内容汇集在一起的书籍,是了解一个地方的发展变化的窗口,也是信息密集型的工具书,具有资料翔实、反映及时、连续汇编的特点。
一是年鉴具有资料汇编的作用。年鉴内容丰富,能综合反映一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发展变化。年鉴是史实资料的有序汇编,是志书的资料库,是缩小了的志书,又是志书一年内容的放大,可以更加详细准确地了解一地一年内的情况。真实性、准确性是年鉴的基本特性。以上特性决定年鉴具有百科全书的特点。如翻开《石棉年鉴XXX年》基本能查找到你需要的当年某一方面的内容,就是科级以上干部也能找到基本任职信息;那些重要决定、重大项目投资、大型活动、重大事件就不容说了,都是记载的重点。
二是年鉴依然具备志书存史、执政、育人的本质特征。首先年鉴是一年成书的志书,是由政府主导编纂的书,它记载的是党在一地的执政过程和执政结果,体现的是党的执政理念,彰显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要歌颂真善美,要弘扬主旋律,要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可以说政治性是年鉴天生的禀赋。其次后人要从年鉴中了解历史,学会执政,开拓未来,因此具有很强的育人的功能。育人是年鉴价值的重要体现。如我县每年审查年鉴时,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条标准进行审查,看是否有违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的言行;看是否详细记录了省、市、县重点工作。2014年以来,脱贫攻坚成为我县年鉴的主要内容,凸显书记工程的重要性。
三是反映一个地方的发展变化是年鉴的基本功能。年鉴的主要内容是记载一地一年内取得的成就,因此在实际编纂中,需要凸显一个地方的工作重点难点,形成特色亮点。如《长沙年鉴2020》增加70年图片展,把一个省会城市发展变迁情况通过图片形式展示出来。《孝义年鉴2020》记载有脱贫攻坚内容,把重中之重的工作做了详尽记述。海洋经济、一带一路、商贸服务是《连云港年鉴2020》的特色。从以上年鉴看得出,地方不同,内容不同,特色就不同。因此在写作上,年鉴需要在一定的纲目指导下进行选材,切忌不讲详略,面面俱到,重次不分。
四是年鉴具有众手成鉴的特性。由于年鉴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又需要快速成书,以备查阅,具有工具书的特性。因此一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组稿任务,只好由众人来编纂,因此年鉴的作者很多。这是由年鉴内容具有时效性、丰富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所决定的。由此年鉴成书前需要由主编和副主编来统稿,统一文风,形成志书特性。从这些年我们编纂石棉年鉴的情况看,每年每个乡镇和部门都有1至2名同志参加资料收编写作,作者达到100多人。每年这些同志编写的年鉴资料都需要我编纂中心老师进行统稿,从而才能形成统一的年鉴文风。
三、我县年鉴编纂的现状
这几年我县年鉴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如自2020年开始,我县结合发展成就和阅读需要,压缩记录领导的内容,精简单位机构的篇幅,增加数字石棉和专文两大内容。数字石棉直观反映石棉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专文对全县重点工作做了记载。从读者反馈的情况看,效果比较好。当然从整本年鉴的编纂和成书后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做法还很不够,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个别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年鉴意识不强。个别单位无人员承担年鉴编纂工作,工作开展被动、迟缓。往往临时安排人员收集资料,或者是把往年的旧稿拿出来,稍加修改便交上来,没有反映一年来的工作实绩,没有突出自己的工作重点难点,没有突出特色亮点,从而影响年鉴质量的提升。虽然县上已将地方志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但由于在考核中所占分值较小,部分单位负责人不够重视,对稿件审核把关不严,有的甚至不看稿件内容,直接签字同意上报,导致有的稿件内容失实失真有错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如2021年,我县某部门迟迟不交稿件,我单位工作人员联系该单位办公室人员,均以不知道领导安排谁在做为由进行搪塞。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直闯领导办公室,该单位才把工作安排下去,一周后才把稿件交上来,使得我县计划11月出版年鉴推迟到12月才得以出版。
2.供稿单位撰稿人业务不熟。各单位撰稿人大多是临时接受任务,对年鉴编撰工作不熟悉,而且认为不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内心对工作有抵触情绪,撰写稿件东拼西凑,完成任务了事。这一现象,严重影响稿件质量。每年我单位老师都要接待新手50人以上,要深入乡镇和部门进行面对面培训多次多人。这种现象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难度,使得年鉴工作举步维艰。
3.我县地方志编纂中心一直存在编制少人员不足的问题,从组稿到发行长期都由一人承担完成,而且还要承担其他工作任务,难以保证对供稿人的指导。加上年鉴编辑理论知识学习更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鉴质量的提升。还因为人手不足,图片资料都是用手机拍照,从而对年鉴质量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如我中心长期以来只有5个人的编制,前几年一直未满编,只有三个人在工作。如此人手,面对那么繁重的工作, 我们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4.年鉴的纲目设置不够科学,框架层次和内容不能很好地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如我县年鉴这些年增加了数字石棉彩图和专文,增加了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防火防汛等内容,因为这些年,这些工作已成为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我们必须进行如实记录、充分反映。
5.年鉴一直存在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年鉴难以突出全县工作重点难点,没能很好地凸显地方特色,因此成书后特色不鲜明,质量不高。石棉县的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城市建设、旅游发展都是这些年做得有声有色的工作,但我们的年鉴在这些方面还是凸显得不够。
6.语言不符合“志体”语言特点。穿衣戴帽现象较多,没有做到精炼准确、朴实无华、生动流畅。翻开我们的年鉴,这种语言随处可见,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四、对下一步年鉴工作的思考
1.增加年鉴意识,把年鉴打造成一个地方的名片。年鉴对一个地方文化建设和历史记录,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是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窗口,加强年鉴建设既能反映一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成果,又能丰富地方文化,为编纂志书打下基础。所以要积极宣传,做好地方政府工作,让干部群众重视年鉴,集全县人力、物力、财力、智力把年鉴打造成宣传地方的名片。
2.加强年鉴编纂队伍建设,增强队伍力量。加强理论学习,让供稿人员成为年鉴专家型能手,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年鉴编纂人员到先进地方参观学习,不断提高能力。根据年鉴内容需要,规定年鉴图片技术参数,增加经费,确保由合格相机拍摄,确保图片质量,进一步促进年鉴质量的提高。
4.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纲目,指导编纂年鉴。纲目往往决定一本年鉴的走向和质量,应不断修订,做到既能准确反映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又能凸显工作重点难点,形成自己特色亮点。切实让纲目成为提高年鉴质量的切入点,提高点。我们将继续坚持数字石棉用扉页彩图刊载;坚持把重大工作用专文方式记载;坚持以记事为主的改革方向。
5、加大年鉴返回供稿单位审核和补充完善资料的力度。年鉴审核和资料完善环节,对于提高年鉴质量非常重要。因此,今后年鉴编纂过程要增加返回供稿单位审稿、补充完善资料的程序,让供稿人员参与到稿件审核、补充完善的过程中来,从而使稿件更加完备,凸显工作重点难点和特色亮点。
6.积极争取资金,保证年鉴质量。资金往往决定工作各个环节是否能做得扎实。没有资金,无法调动各方力量参与,也就难以保证提高质量。
综上所述,年鉴是反映一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就的志书,是其他书籍无法代替的,应当成为了解一地的窗口和名片。同时年鉴又是志书的资料库,是志书成志的雏形,具有存史、执政、育人的功能,是一地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作为方志人应当按照“三个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把年鉴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平台,重要抓手,抓紧抓好做好,打造出人民群众满意的精品年鉴,不负时代,不辱使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方志力量。
2022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