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名人 >> 正文

“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发布日期:2022-03-08】 【字号: 】 【关闭此页【点击数:

作者:郭朝林



毛泽东同志读《仁十四史》时,在览阅介绍南宋名相虞允文“采石英勇抗金篇”后,盛赞虞允文抗金英勇行为,眉批“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虞允文指的就是那位南宋时期曾经担任黎州(今议源)知州的南宋名臣。据(汉源县志》民国版. p72记载:虞允文,知州。已故雅安史地专家曹宏先生称赞店宋时期的汉源“历任知州多贤吏......虞允文等均有政声,其中虞允文

以后任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为宋代名臣。因而黎州(汉源)经济文化空前发展。(《汉源简史》曹宏著. p26页)

一、汉源知州虞允文

虞允文(公元110年-公元1174年),字彬父,一作彬甫南宋大臣,抗金名将,汉族,南朱降州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稿塘乡)人,绍兴年间进士。北宋亡后为避战乱,迁居崇仁都(今江西省崇仁县右庄乡)。父虞祺,北宋末政和年间进士, 仕至潼川府路转运判官。

允文幼时聪慧,七岁即能提笔作文。后来凭做父亲为官的缘故,进人仕途。母亲去世后,虞允文极度悲伤,考虑到父亲孑然一身,且身患有疾病,七年未曾调任。公元1154年虞允文进士及第,获委任为通判彭州,权知黎州、渠州。时泰桧当权,允文一如同四川书生皆不获重用。秦桧死后,终于获得中书舍人赵逵推荐,就任秘书丞,官至礼部郎官、中书含人、直学士院。

公元1161年(绍兴三十年), 金海陵王完颜亮统率金军主力越过准河,进迫长江。两淮前线宋军溃败,金军如入无人之境。虞允文时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被派往采石(今属安徽省马鞍山市)犒师,正值金海陵于大军谋由采石渡江。原来负责督军的主帅李显忠还未赶到,虞允文见形势危急,亲自督师,向当时军心散漫的士兵演说:“若金军成功渡江,你们又能逃往哪里?现在我军控制着大江,若凭藉长江天险,为何不能于死里求生?何况朝廷泰兵三十年,为什么诸位不能与敌血战以报效国家?”这番演说成功把士兵团结起来,并大大振奋了军心。他随即把散处沿江各处无所统转的军队迅速统合起来,以1.8万兵力与15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

随后,金海陵王完颜亮移兵扬州,虞允文又赶赴镇江府(今江苏省镇江市)阻截。完颜亮见渡江失败,逃往扬州。进攻其他地区的金军也被尖军打退,完颜亮不禁大怒,在进退无路的条件下,孤注一掷,下令金军3天内全部渡江,否则处死,这促使其内部矛盾激化。十月下旬,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军退屯三十里,遣使议和,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获得极高声誉。

公元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 虞允文被委任为川陕宣谕使,并与大将吴璘商议收复中原的大业,再次北伐中原,吴璘攻克凤翔,收复巩州。金国整治兵马想要争夺陕西,新复州郡,于是蜀中方面想要放弃这些地方,允文则认为不可。后宋孝宗即位后,因保守派史浩、汤思退的进言,认为偏安一隅较为适合当时南米。因此要求前线宋军退兵。

公元165年(乾道元年)允文被召回临安,任参知政事兼知枞密院事。

公元1167年(乾道三年)四川名将吴璞璘此,虞允文接替他出任四川宣抚使兼知枢密院事,积极整顿正规军和民兵,减缩军费开支。五年八月。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他大力提拔贤良之士,如洪适、汪应辰。

公元172年(乾道八年),改任为左承相兼枢密使,授特进。但他随即要求镇抚四川,以利光复大业,同年秋,授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职务,封为“雍国公”,上命其再度赴四川总理军政事务。他在到任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筹划由四川出师北伐,以图光复中原,最终积劳成疾,公元1174年(淳熙元年)以病卒。

公元177年(淳熙四年),宋孝宗诏赠虞允文太傅,说忠肃。

二、一代名相身后事

虞允文墓:别名丞相坟,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虞丞乡丞相村西,距县城16公里,距眉山市32公里。紧邻黑龙滩风景区,是黑龙滩旅游区支线景点。墓冢高3.5米,宽11米,长20米,石砌拜台宽33米,长15米,宽1.3米。现存墓碑为光绪十九年知县何肇祥重立,高2.3米,宽1.8米, 上书“宋丞相虞忠肃公墓,知仁寿县事何肇祥重建”。墓前辟建有仁寿虞公陵广场,广场上塑虞允文像。墓前,碑立当年毛泽东同志读《二十四史》赞虞允文采石英勇抗金题签的“伟哉虞公,千古一人”的眉批手迹。虞允文墓先为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后乐山、眉山分家后,成为眉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仁寿县志》载:“宋虞忠肃公墓,治西三十里玉屏山,建于公元1174年(南宋淳照元年),竖石人石马作侍,石羊、石猪作供,立华表两座,四周砌石围墙护之,旧有祠今废,墓高五尺,穿心两丈,墓前抵石墙界五十二弓,后至山顶五十二弓,左抵山脊六十七弓,右三十二马四尽。”从记载中可以得知:虞允文嘉建蕴初期,有墓穴二个,一前一后,有石人、石马作侍,石羊、石猪作供,筑有坟台、拜台。立石柱灯杆二座,四周石围墙护立,宽之数百尺(今已毁)。明嘉靖邑令毛沂、清同治知县毛绪峰、光绪知县何肇祥,曾先后三次对虞墓进行维修保护,重建墓碑。虞允文墓附近陆续出土发现了一些实物资料,对研究考证虞允文墓提供了更充分的证据。1997年10月在虞坟15处发现“民族英雄宋丞相......”碑,碑文残缺,字迹部分可见。1999 年9月在虞允文墓30米处出土圆形石碑(残缺),只见隶刻“丞相” 二字,其余不存。

宋氏家族13代人为虞允文守墓800多年:虞允文死后第四年(1178),宋孝宗下诏,指派宋氏家族开始负责守墓。

从那时起,宋家世世代代为虞允文守墓,至今已有830多年的历史。现在宋家的传人叫宋克成,是已逾古稀的老人,他的爱人叫李正南,他们守墓已有五十多年了。他们的儿子叫宋建兵。

每年,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在仁寿县虞丞乡,有一位老人拿着纸钱和酒水走向了玉屏山脚边的一个墓地,慢慢将祭祀品摆放在坟头,老人一脸虔诚:“承相,清明马上就要来了,我来给您扫墓了”。这种场景从这位老人的祖辈

起,已有835年,从不间断。

宋克成说:守目标是宋家荣耀。宋氏不绝,守墓不止。这是宋氏家族的一句祖训。

宋克成称,明史书记载,虞允文系病死成都:但民间却有另个传说: 虞丞相采石大捷后,因小人进谗言而被皇帝斩首。事后,皇帝发现错了,心生愧疚,遂命人铸造了一个金首,配合虞丞相身体下葬。金首的传说使得一些盗墓贼打起了主意。

宋克成说,父亲宋光林、母亲骆印枝守墓时,家里备了梭缥,羊角叉、绳、刀等物。1984年,县文物部门考虑到宋家守墓的实际需要,配了一支火药枪给来克成。

1998年3月至4月间,盗墓贼先后来虞丞墓5次,在墓周挖了5个大大小小的土坑。宋克成立即和老伴商定:就在丞相坟前搭个简易棚,每晚就陪着丞相睡,睡觉时枪不离手。没想到,宋克成一睡就睡到当年10月。

1999年5月7日凌晨,一伙盗墓贼仗着自己人多势众, 虞丞相墓地处偏僻,人烟稀少,宋克成、李正南又年老体弱;居然打起手电,大摇大摆来盗墓。听到动静,宋克成让老伴去找村长,自己提起火药枪与盗墓贼对峙。

宋克成趁着天黑,朝空中放了一枪,盗墓贼听到枪声、撒脱就跑,其中5人被随后赶来的村民逮住,扭送当地派出所。

目前,虞丞相坟已被列为仁寿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眉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管部门正积极中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百年沧桑香林寺

李崇建 供稿

李锡东 整理


鼎盛的香林寺

在上半县凡上点年纪的老人,乘车在火炮厂下车,互相问道,李老者到哪里去?答曰:“回香林寺去!”。民国版《汉源县志》记载道:“香林寺,游鹿口,明万历年间建清同治六年培修”。因为历史悠久,在老人记忆中挥之不去,记忆犹新。古时香林寺现已改建为河西中小学和河西供销社。

香林寺庙占地面积约4亩,与其它寺庙一样,全部排立木架结构,旧社会,流沙河两岸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