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鱼古镇因丙穴鱼而著名。望鱼古镇修建在半山腰,依山而建,完全是为丙穴鱼而建。古人的匠心就是,既然叫望鱼,那就必须名副其实,所以修建的望鱼镇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能能俯瞰到丙穴鱼。修建望鱼街道时,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本地木材,都是一色的香杉,所见的全是明清残留的建筑。门框全部用镂空雕,内容采用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如三娘教子、凿壁偷光、望娘滩、锥刺股头悬梁、芦衣顺母等,街道建成以后栉次鳞比,蔚为壮观。望鱼河边上有一巨大的石头,矗立河边,上面可站百多个人,是观看河中的鱼最佳角度。那时的丙穴鱼在河中悠哉游哉,形象优美,观赏价值极佳,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这种壮观当然逃不掉雅安的巨商大贾的法眼,他们修建了一个镇,接踵而至的商客给这个古镇带来繁荣。所以这个地方名望鱼石,后叫望鱼镇。
丙穴鱼是长江上游水系中的名贵种族。有古老的传说。它是女娲的形象使者。传说女娲炼五彩石补天时的神器坠入江中,化为鱼,有佐证:鱼头中取出来一柄匕首,特别逼真,那就是女娲补天的神器。
鱼身苗条,梭型,细鳞,成鱼5斤多重,肉质润滑而细嫩。生活在高山的冷水河谷中,对水质要求及其严格,所以正宗的丙穴鱼只生在雅安和洪雅毗相邻的一段。这段河流的水质特别清澈,水源来自冰雪覆盖的瓦屋山,流经丙灵、望鱼、大河、沙坪、孔坪、蔡龙,和青衣江交汇。
雅安县志记载,在周公山下的蔡龙乡,有一洞穴名字叫龙洞,洞中有鱼游弋,久捕不绝,其味鲜美无媲,其头上有丙字,所以叫它丙穴嘉鱼。它清高孤傲,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传说它只以石浆为食。
丙穴鱼最著名的一道菜就是砂锅雅鱼。砂锅雅鱼的名贵在于,以素淡清纯闻名。砂锅鱼四白相聚,素得高雅而名贵,丙穴鱼肉白嫩,佐料是洁白无暇的豆腐,白玉兰片白如凝脂,葱白能提香功不可没。烹饪时,丙穴鱼卧在黝黑的荥经砂锅中,释放出星星点点的油珠,让乳白的汤有了厚重的醇香。丙穴鱼、嫩豆腐、玉兰片、葱白,珠联璧合,在翻滚的锅腾挪跳跃,在滚汤中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复合的香味更加刺激食客的味蕾。
特别是到唐朝,杜甫居成都草堂,文人墨客常相聚,砂锅雅鱼的素淡是他们的首选,酒酣耳热时,能不诗性大发?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望鱼古镇因为丙穴鱼而兴旺,也曾经因为丙穴鱼濒危而衰落。
闻名遐迩的丙穴鱼家族曾经遭受灭顶之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望鱼到蔡龙一带,炮炸、药闹、电烧,拦河网、拉杆网,让鱼群濒临绝种。我们那时专门去考察这个古镇,遗憾是它已经走向衰退,木板禁不住日月的腐蚀,升满绿色青苔的楼板几乎要垮塌,整个街面都处在风雨飘摇中。有几家主人家自己装修、翻新,破坏了整体建筑的风格,令人惋惜。
雅安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野生鱼重要栖息地,2018年,雅安市政府开始十年禁渔,实行河长制,雅安的珍稀鱼类得到保护。“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多措并举,筑牢禁捕防线,全市天然水域非法捕捞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现在望鱼河中经常见到有数十尾雅鱼成群结队的在河中嬉戏。
禁渔以后,丙穴鱼得以繁衍,生长,望鱼石上观鱼又成为雅安一景。古镇又成为名副其实的望鱼古镇。现在,望鱼又遇发展的春天,望鱼古镇原戏台子重新打造出来,既新颖又古朴,参观者络绎不绝。这开启了一个好头,希望有更多的人来投资,让望鱼青春焕发。
(雨城区地方志编纂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