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胜概览 >> 正文

陈昆阜——32年冤屈换来繁荣“汉源街”

 【发布日期:2020-12-23】 【字号: 】 【关闭此页【点击数:


流沙河畔,汉源县九襄镇,国道108线穿镇而过,人来车往。在高楼林立的九襄场镇中,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静立其中,人称“汉源街”。

这条老街的兴起,与一个汉源人有关。此人正是陈昆阜,如今在汉源老街上还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老院子——“昆阜园”。

在“汉源街”的百余年发展进程中,“昆阜园”不仅见证着“汉源街”的兴盛,也是街上最具有纪念意义的古建筑。如今,这条街已成为众多历史文化研究者们研究汉源历史的绝佳地点,也是游客们必去的景点之一。

提倡开场   方便进行物资交易

“老板,来个锅魁!”在古色古香的“汉源街”上,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和特色美食呈现眼前。

在老街一巷口,刘姓夫妇正在忙碌,一个揉面,一个烤制锅魁,香味扑鼻的锅魁不时吸引着过往的人。

“这条街能够开场做生意,多亏了陈昆阜夫妇。”刘姓夫妇知道,他们所在巷子的深处,就是为了纪念“汉源街”的创始人陈昆阜而建的“昆阜园”。

“天时地利亦街亦乡,政通人和为耕为读”,门框上有一副对联,左右还有大段的题字。“昆阜园”大门的对联,说出了此四合院的重要意义。

“100多年前,这里原居住着陈氏后代陈昆阜,这个四合院是‘汉源街’开场的纪念地。”热爱并一直研究汉源县历史文化的郭朝林说,《汉源县志》“传略”中记载,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当地文生陈昆阜倡导“汉源街”开场,以方便四里八乡的村民进行物资交流。他邀约了住在九襄镇的名门望族商议开场事宜,经过商议,大家达成共识,并决定由陈昆阜牵头,向黎大所递交相关申请。黎大所是当时汉源一带的行政主管机构,1681年由黎州千户所和大渡河千户所合并而成,治所清溪,隶属于雅州管辖。

一次递交,没有反应;再次递交……

陈昆阜先后三次以书面形式向黎大所申请了“汉源街”开场事宜。

开始黎大所主管认为可行,对发展地方经济有好处,同意可以研究。

得知黎大所已经同意“研究”,大家都兴奋了,一些人甚至传言“开场已经定了”,于是一些人就开始试着摆摊开场。更有人拿出纸笔写下告示,张贴榜单,大肆宣布“开场了”。

那时,当地有一些家族中的长者与陈昆阜不和。因为这些家族以恶为势,多次受到陈昆阜干预和斥责。他们对陈昆阜的“多管闲事”怀恨在心,一直想着报复,但因陈昆阜为人正直,他们没有报复的机会。仇恨陈昆阜的人,看准了时机,诬告陈昆阜等私开市场于黎大所。黎大所负责人也认为,陈昆阜等人目无官长,还未正式批文,就自行开场,是“大逆不道”,便传讯有关人士。

那时,很多人都怕负责,闻讯而逃。也有好心人劝牵头人陈昆阜赶紧外出躲避。然而,自幼性格刚直的陈昆阜有胆有识,“开场是本人志向,我是倡导者,其他人可逃,我怎能与他们一样呢?一切责任由我承担。”汉源县《陈氏家谱》记载了当时陈昆阜对众人的回答,“官方答应开场,我则完成志向,如若不允,我将舍身以酬夙愿。”

说完后,他走进官所。

临行前,陈昆阜向家人交待说:“此去未知凶吉,事如不济,我必以身殉之,母子一定继我志向,完成开场的目的。”

陈昆阜大义凛然走进黎大所公堂,罪名为“不听指挥,大逆不道”。审讯中,陈昆阜据理争辩,言词铿锵。黎大所主管便认为陈昆阜辱骂官长,喝左右棒打陈昆阜。

对这一屈辱,陈昆阜义愤填膺,毅然一头撞在公堂柱上,以死明志,以死抗议。

沉冤昭雪 32年后拿到开场令

走在“汉源街”上,处处是景致。巷道里的老宅,有土墙、木板篾笆子山墙,有穿斗架、青瓦顶,有格子窗、雕花等,似乎并不奇异,但细细品味,不难琢磨出它的味道。

陈昆阜为“汉源街”开场而努力,却无法看到“汉源街”的繁荣。

陈昆阜在公堂上以死明志后,陈昆阜妻子祝氏悲愤万分,心里十分冤屈。

她办完丈夫的后事后,便率儿子到雅州府告状。雅州府批转黎大所处理。黎大所怎么会自己处理自己呢?自然置之不理。

祝氏又到成都告状,省府又批转黎大所。黎大所再次推三阻四,没有下文。

这下惹怒了祝氏父亲,便亲自出马随女儿进京告御状。祝氏父亲,曾在朝廷监察司供过职,对“司法程序”很是了解。况且他还有昔日同僚,经过多方努力,终于状告成功。

京城方面责成省三司将黎大所革职醒办,准许“汉源街”开场,将诬告陈昆阜的家族长者一干人等绳之以法,并判长期监禁……

为完成丈夫的遗志,他的妻子率子从州、府到省,再到京城,层层告状,直到雍正二年(1724年),才为夫昭雪冤案,始得批令,正式开场。

据汉源县《陈氏家谱》记载,从1692至1724年,陈家已上访打官司32年。为打这个官司,陈家把雅州府的产业全部变卖,在汉源的田地也所剩不多。

“30余年,其间的艰难曲折可想而知。也让我们看到了祝氏为完成丈夫遗志而付出的努力和艰辛。”郭朝林说。

“汉源街”开场,从此定期集市,商贾聚凑,这里慢慢繁荣起来。

数百年来,汉源县境内都习惯称呼九襄镇为“汉源街”。直到戊戌变法时,这里才建镇制,将九个乡合并成一个镇——九襄,但汉源人依然称到九襄赶集为到“汉源街”赶集。

陈昆阜为“汉源街”开场献出了生命,为纪念他的功绩,当时“汉源街”的商户便集资在陈家院子(即昆阜园)巷口竖起了一座功德碑,专门记录陈昆阜及妻儿为开场所做的努力。

据说逢年过节时,商界都要举行相关祭祀活动,以表达对陈昆阜功德的颂扬和哀思。而凡是到“汉源街”新开商号的,首先要到陈昆阜的功德碑前祭祀,以表敬仰。

“可惜,这座功德碑因一次兵祸被折断。后来在同治二年(1863年)时,一场大水将断碑冲走,今已不存!”郭朝林遗憾地说,后人为纪念陈昆阜,直接将其所住的院子改名为“昆阜园”。

昆阜园静静矗立,见证着“汉源街”近300年来的繁荣和安静。如今,“汉源街”在繁华的商业街道附近,依然以它独特的魅力,淡然地接受着众多文化研究者和游客们的到访。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黄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