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雅安市芦山县召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系统部署全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县委书记杨俊出席会议并讲话,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国君主持会议,县级有关领导,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相关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及文化界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学习了全国全省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精神,并就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挖掘、传承、利用等方面作交流讨论。指出,芦山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全县现有可移动文物9228件(组),占全市总量的45.77%,居全市首位,11具汉代石刻瑞兽占同期全国存量一半以上,享有“汉代文物之乡”的美誉。近年来,芦山不断健全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多层次多渠道推动传承普及和转化利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取得明显成效。先后建成全市首个集消防、安防系统为一体的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县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芦山文庙重现新姿,高品质打造的318自驾大本营飞仙关驿站,成为全市“此生必驾318·雅安集结去拉萨”文旅品牌的重要节点,这些成绩是芦山继续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底气和信心所在。
会议强调,一要树牢“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充分挖掘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在新时代熠熠生辉。要切实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牢固树立“保护文物就是为子孙后代做贡献就是为文明延续做贡献”的理念,坚定以绣花功夫守护芦山历史文化遗产,做好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工作。二要深入研究芦山历史文化。大力实施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主动加强与学术界交流,积极邀请学术界知名专家学者来芦开展文化遗产研究,集中编纂文献史料、方志古籍等,着力讲好芦山红色故事、汉魂故事、三国故事、民俗故事、蜀根故事,不断丰富和完善“汉代文物之乡”的底蕴,全景展现芦山深厚悠远的历史传承。三要把文化遗产保护同旅游发展统一起来。依托现有丰富文化遗存,加快谋划一批特色鲜明的复合型文旅项目,培育一批紧跟潮流的沉浸式文旅产品,打造一批地标式文旅亮点,通过“微改造、精提升”,让文化遗产资源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努力实现文化消费与精神富足双向奔赴。四要汇聚更多力量共建共享。充分发挥文化界、学术界大师力量,一同谋划芦山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掘利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芦山文化遗产内涵与外延,不断擦亮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金名片。
(芦山县地方志编纂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