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古城乃宝兴县城,位于穆坪镇老关口至两河口中心地带,城区约2平方公里。宝兴县城命名为“熊猫古城”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呢?“熊猫古城”的‘熊猫’二字好理解。在纷繁的动物世界里,迄今幸存于世且被人们视为吉祥物而倍受呵护和喜爱的珍稀野生动物,唯有被称之“活化石”的大熊猫。而宝兴就是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无愧“熊猫老家”的称谓。那么,宝兴“改土归流”建县不足百年,县城称为“古城”的依据何在?此地何时有“城”之说?现存的史(志)、文献资料的记述甚为寥寥,2000年版的首部《宝兴县志》也只字未提及。为此,笔者在编史修志之余,进行多方查考,觅得宝兴县城之源流。
鸟瞰熊猫古城(高华康摄)
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发生叛乱,攻占了震耳、章谷,杀害了千总向朝选、游击将军罗玉朝。这次叛乱严重地威胁清朝的统治。乾隆决定调集军队,迅速进行镇压。金川战役从乾隆十三年(1748年)至四十二年(1777年),断断续续打了二十九年。其间,穆坪土司坚参囊康之母王夭夭承担军需和军粮护送重任,坚参囊康(甲勒参纳木喀)随军参战,屡以军功进级,又对朝廷极其恭顺。乾隆赐授坚参囊康“诚勤巴图鲁(金文:意为英雄、勇士)”名号,军功加衔一等,赏二品顶戴花翎,绘像于紫光阁。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平定金川后,因定西将军阿桂曾驻扎穆坪,为纪念此战役及阿桂将军之功绩,坚参囊康于现穆坪建定西城与定西碑。定西城倚山面河,冷木沟口筑有定西北门,临较场沟口辟定西南门,亦有城垣。坚参囊康手书“定西门”。随之又在小卡子(现宝兴中学河对岸)东侧山嘴上建土署(俗称老衙门),在城北建永福寺经堂,实为坚土司家庙。此后10年间,无大战事,地方富裕,坚土司在五龙碓窝山为母王夭夭修山造墓,于东、西两河筑路架桥,开通栈道,交通事兴尤多。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川边大地震,小卡子市廛为山崩所毁,市民始移居定西城内。定西城旧有番寨,名苏乃,定西城建成时寨废,世故呼此城为苏城。
光绪二年(1876年)穆坪土司之大小土妇嫡庶构衅酿成重案,且匪徒王万春煽动祸乱,土署毁于火灾而移建城内,1929年“改土归流”后为宝兴县署。
2014年,宝兴以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态人居理念,凸显熊猫文化和川西民居风情,将县城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熊猫古城”。
在星移斗转的500余年岁月中,为啥历代穆坪土司都把衙署设在此地呢?之因少数民族在宗教信仰的漫长岁月,形成了本民族崇拜的图腾,迷信自然界的山川、河流,十分看重居住地的风水。留心熊猫古城周围的山形地势,就会看出一些端倪:东南方有莲花状山峰,犹如“观音莲花宝座”,古城后有一坐佛似的峰峦,象静坐的一尊菩萨,穆坪人称文贤(文殊普贤菩萨)山,东北方有奇峰一座,曰将军山,在宝兴河对岸扎角坪(雪山组)遥望,确有其势。古城前一湾碧水,较场沟、冷木沟二溪城中流,视为富水长流。于是,古城处在菩萨庇佑的风水宝地了。又及,民间风水先生称此城地处玄武之地。再从战略位置看,离城南一公里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老关口,如遇战事,前可攻退可守;城北一公里处,有东、西两河汇流,是通往藏区的捷径之路,也是川西的又一条茶马古道。因此,在这狭长的谷地筑城就不难理会了。于是撰楹联以示赞颂:
熊猫晨曦诵文贤
古城暮霭映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