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马马海
——中央红军长征过彝区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1935 年 5 月 25 日,红军成功强渡大渡河,一举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妄图将“朱毛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的迷梦,从此中央红军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顺利踏上北上抗日的征程,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贡献。红军能强渡大渡河,除了红军指战员的团结勇敢,以及安顺场船工不怕牺牲外,还不能忘记那些帮助红军顺利通过过彝区的向导,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帮助,红军才能顺利通过彝区,抢占安顺场,夺得渡河孤舟,成功强渡大渡河。在石棉县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的展厅内,就悬挂着一张标注有 “送红军过彝区的彝族向导——沙马马海”的照片,照片中慈祥的彝族老人沙马马海,是石棉县顺河村村民,他 27 岁时见证和参与了“彝海结盟”以及送红军过彝区的行动。
20世纪70年代为红军做向导的毕摩沙马马海给民兵讲述红军过彝区的故事
沙马马海(1908—1992)出生于冕宁县彝海附近的一个毕摩(巫师)世家。从小开始学习彝族宗教和毕摩经书。1935 年红军长征途经彝区时,他同精通汉语的叔伯哥哥沙马尔古以毕摩的身份参加并主持了著名的“彝海结盟”。为了保证红军顺利通过彝区,沙马马海以毕摩的身份以及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一边给红军当向导,一边做宣传工作,把红军一批一批地从海子边经拖乌、菩萨岗,到石棉的栗子坪、擦罗。1970 年,沙马马海全家从彝海地区搬迁至石棉县,居住在农场乡顺河村。1984 年任石棉县第 1 届政协委员,1987 年当选为石棉县第 9 届人民代表。
据沙马马海回忆,1935 年 5 月,红军到达凉山,当时沙马马海和叔伯哥哥沙马尔古为果基小叶丹的贴身随从。彝海地区到处都在传着西昌那边来了红军,逃跑的国民党军队不分昼夜地从彝海经过,大家不知道红军是什么样的,所以都害怕起来,有的人还离开家到山里躲起来。红军到达冕宁县大桥时,派人来约头人果基小叶丹到海子边商量过路的事,其中一个带路的汉族人就用彝语喊:“你们不要怕,快下来,红军是路过这里的,红军不打彝民,只打官僚,红军是彝民的兄弟。”大家比较担心,谁也不敢下去。过一会儿后,带路的汉族人又喊:“兄弟些下来吧!他们是红军,他们很好,只要把路指给他们,他们就会走的。”果基小叶丹让沙马尔果去看一看。下去后,两三个红军欢迎着将他带到海子边见他们的大官去。没过一会儿,沙马尔果拿着一支红旗来到山下喊:“果基小叶丹、马海,你们下来,红军最好了!”果基小叶丹便带着大家下了山,前往海子,要到海子时,果基小叶丹说:“我们去,如果大家合了,用一只鸡吃了鸡血才放心,应该抓只鸡。”于是派沙马马海去抓了一只白鸡公。到海子边时,三十多人中的大部分人,因为害怕几乎跑完了。
在海子边的一个石头房的院子里,见到了红军的大官刘伯承,他人很高大,戴一副眼镜,背一顶油布包的帽子,穿一双草鞋,身边跟着一个胖胖的小伙子,背着一个茶盅。按照彝人平时见汉族官员的习惯,大家取下头帕跪下向刘伯承行礼。他赶紧把果基小叶丹扶起来说:“弟兄之间是不需要磕头的,不要磕了,红军是北上抗日路过彝区的,红军是工农子弟兵,是彝民的兄弟,我们不打彝民,是去打蒋家军和刘家军的,你们不要害怕,我们都是互相帮助的。”果基小叶丹起来后,简单介绍了彝海地区的概况和他所管辖的范围。
20世纪70年代为红军做向导的毕摩沙马马海给民兵讲述红军过彝区的故事
随后刘伯承问果基小叶丹过彝区路的状况,并要求果基小叶丹为红军过彝区提供方便。果基小叶丹说:“如果大家是互相信任的,你们说不打彝民,为彝民做主,去打蒋家军和刘家军的话,我们该说的已经说了,路也指给你们了。但是我们彝族有一个习惯,就是要杀一只鸡,吃血酒发誓后才能真正地让人相信。”刘伯承问:“有没有鸡,如果你们有鸡,我们就按照彝族的习惯打鸡血喝血酒。”
按照果基小叶丹要求,沙马马海和沙马尔果在彝海边主持刘伯承和果基小叶丹结盟的宗教仪式。由于没有酒,就用海子中的水作为酒,将敬过天地的鸡血滴入水中,作为结盟的血酒。刘伯承先喝血酒并说:“上有天,下有地,只要我们活在世上,就一定要互相帮助,你帮我,我帮你,你不反我,我不反你,如果谁不一条心整别人,就像这鸡一样死。”接着果基小叶丹喝血酒,重复刘伯承说过话并保证让红军安全通过彝区。沙马尔果和沙马马海也喝了血酒。刘伯承热情邀请头人果基小叶丹到冕宁大桥,在大桥当天晚上,刘伯承派人买了一只白母鸡和白酒,又和果基小叶丹等人喝了一次血酒。喝完血酒以后,刘伯承除了与果基小叶丹、沙马马海等人商量怎样让红军安全顺利地通过彝区外,还告诉他们红军现在要北上抗日,以后要回来,要解放全中国,各民族要团结起来才力量大,要民族平等,要坚持与地方军阀和恶霸势力作斗争。最后刘伯承代表红军,把一面写有“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旗帜交给果基小叶丹,当天果基小叶丹、沙马马海等人就留在了大桥镇红军司令部过夜。
5 月 23 日红军开始通过彝区,果基小叶丹按照计划,在彝海边和红军指挥官搭建一个临时指挥部,接应过路红军。而沙马马海为毕摩,经常在这一区域为彝族群众服务,熟悉到安顺场的道路和彝族群众,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因此被指派为护送红军过彝区的带路人之一,一早就和一位叫邓保宁的红军一起负责为红军带路。沿途沙马马海一边给红军当向导,一边做宣传工作。在翻越拖乌山到达栗子坪时,遭遇当地彝族家支的阻拦,沙马马海用彝语大声告诉对方:“我带的是红军,红军先遣队司令刘伯承和果基小叶丹喝血酒结为兄弟了,果基小叶丹要求沿途的彝族民众让红军安全通过彝区。不得伤害、抢劫红军,不准阻挠、耽误红军行军,红军不打彝民,红军是北上抗日的,红军是彝民的兄弟”等。沙马马海平时经常在冕宁拖乌、栗子坪一带从事宗教活动,调解民间纠纷,当地很多知名的黑彝、白彝都认识他,所以很顺利地通过了彝区。就这样来回地接送,过了八天八夜红军全部过完。过完后,红军为了感谢沙马马海,送了八支枪给他,回到彝海后,他将枪送给果基小叶丹。沙马马海宣传和亲自护送红军的行为,极大地影响了沿途的彝族群众,不仅加深了沿途广大的彝族群众对红军的理解和信任,而且还积极支持和帮助红军。
红军大部队离开冕宁后,地方军阀邓秀廷和恶霸势力卷土重来,对支持过红军的广大彝族群众实施疯狂反扑。果基小叶丹、沙马马海等人都遭到疯狂报复,他们及其家人的生命和财产也遭受到重大损失,邓秀廷没收了红军送的枪和衣服,将果基小叶丹的三个叔叔杀害。沙马马海一家人四处躲藏,过着流离失所、寄人篱下的生活。头人果基小叶丹于1943 年 5 月死于冤家对头罗洪家的手中。
作者:周万任(石棉县文物管理所)
供稿:石棉县地方志编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