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芦山农耕文化拾零 (三)

 【发布日期:2021-08-31】 【字号: 】 【关闭此页【点击数:

李腾鹏

粗放原始的耕种方式——砍火地

旧时,芦山高山地区老百姓有一种常用的耕种方法叫砍火地,那是一种由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广种薄收的耕种方式。这种方式的前提条件是有较大的荒山面积,办法是今年砍这一片,种2—3年后撂荒砍另一片。轮砍轮种,这样的耕种方式其优点是基本上不用肥料,也不用耕地,凭借荒山木叶泥中腐殖质作天然肥料,减少了劳动力。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同一般熟地相比,用工量会减少一半以上,又不需要施肥,产量也不会很低。

砍火地,顾名思义,就是将荒地里荒草竹木砍割,铺在地里,历经1月左右晒干,然后放火焚烧。土地经过焚烧后,一是松软,增肥效,二是焚烧会留下草木灰,可以不再施肥。

砍火地也不是随便乱砍的。用于砍火地的刀有镰刀、砍刀,还要带上斧头。除刀斧外,在砍时,还要随机砍一根发两枝丫杈的小树做成扬杈。荒草竹木应尽力接地砍割,尽量整齐铺地,并将地上的木叶等杂物全薅在上面,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焚烧时烧得干净。如遇荆棘藤蔓等树丛,需用刀柄很长的刀,同时扬杈就会起到很好的作用。用长刀柄的刀砍荆棘,用扬杈将砍倒的荆棘铺在地上,就不会划伤手脚,否则会伤痕累累。砍火地最要紧的是在地的周围要砍出一条宽10米左右的隔离带,而且隔离带一定要把木叶等杂物打扫干净,否则烧火地时会引发山火,俗称火烧山。记得小时候常见火烧山,差不多都是烧火地引发。一般在砍后1月左右,即可放火烧地。待火熄灭后,将未烧完的树木用扬杈等工具收集于地边,就可以播种了。火地播种玉米,一人即可操作。用一条小口袋装玉米种,播种者将口袋挂在身上,手持一短柄小锄,将地挖一小口,丢几颗玉米种就成了。待玉米出苗后,匀去弱苗,每窝留2—3苗。播种到收获期间,只需用镰刀割去播种后长出的荒草1—2次,劳动强度远没有种熟地那么大,所以这是高山老百姓常用的耕种方法。

小时候曾看到山民们今年砍这一片,种2年后撂荒载上速生林木,再砍另一片。一般三、四片轮砍轮种。既不需要肥料,又减少了劳动强度。当然,这需要有广阔的面积。

1962年,3年困难时期刚过,国家允许私人增种增收。已经饱受饥饿折腾的老百姓,到处砍火地。凡能种玉米的荒山荒坡,差不多都有人砍火地种玉米,一年时间,老百姓就不再饿肚子了。

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环保意识的增强,如今砍火地这种耕作方式再也没有了。不过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种耕作方式不失为一种便捷的耕种方法,养活了芦山祖祖辈辈很多人。明芦山进士竹密有诗《山耕》留下了山民这一耕种场景:“掘地盘根节节,开荒芟草绵绵。林边稚子举火,岭上卧龙吐烟。”

深山人家

芦山坝区,除河谷平坝外,处处高山深谷。旧时,这些高山深谷中常有山民居住。这些山民在高山深谷中开荒种粮,以求温饱。深山人家,往往1户1山或1户1谷,搭建茅屋住宿。耕种的土地一般在房屋周围,也有离家稍远砍火地的。茅屋周围,常栽有梨、桃、枇杷等果树以及各种竹子。一般很少与外界接触,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居生活。他们除赶集购买针线、盐等生活日用品外,很少下山,生活是贫困单调的。他们种的玉米、黄豆、小麦等作物常常有野兽光顾,因此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备有猎枪,单就玉米成熟期间,守玉米不让野兽糟蹋会夜夜住在守玉米的窝棚里达几十天。但也有比平坝居民优越的地方,比如夏天气候凉爽,冬天烤火木柴不缺,蕨菜、竹笋、野生菌等随意可取,日子单纯不喧嚣等特点。明芦山进士竹密有《山居》诗“茅屋幽居壑间,柴门时对山花。树深不见人往,犬吠方知尔家。”描写山居人家的清幽。清乾隆60年芦山知县朱黼也有竹枝词《乡居》“乡居忠朴少营谋,但愿秋成皆熟收。一件布衣穿到老,哪知夏葛与冬裘。”描绘他们的生活。

解放后,深山人家在农业合作化时期,一般都会承包集体土地中山地的管理,获取劳动工分报酬,直至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深山人家基本上全都搬下了山,山居独处的生活已成为他们的历史记忆。退耕还林后他们当初所处的地方已成为茂密的树林、竹林,已见不到有人居住过的痕迹。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从没见过也不相信深山中还有人居住过,只是在父辈、祖辈的诉说中了解那段历史。

古老而奇特的租赁方式——讨牛、讨猪

古之芦山,有一种奇特的租赁方式——讨牛、讨猪。现在看来,那是一种甲乙双方互补的一种租赁方式。讨牛,一般讨的是母牛。那时的农家,牛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要耕田,必须有牛。有牛的人家有可能牛不止1头,难以喂养,或家中劳力不足,养牛困难。没牛的人家耕田又必须用牛,但又买不起牛。于是就会双方协商,没牛的人家就向难以养牛的人家讨牛。讨牛的人家将牛养好,耕田时两家的田都耕,下了牛仔,第一头归自家,第二头归主家,母牛仍是主家的。这样几年后没牛的人家有了牛,而主家的牛也就更多了。这种方式沿袭到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高级社建立,没生产资料私有制后自然消失。

讨猪和讨牛一样,讨的也是母猪,原因也如讨牛。只不过讨猪的目的则是产小猪卖钱,是一般家庭比较贫穷,劳力比较充足的人家为改变家庭经济状况而采用的方式。母猪一年下两窝小猪,每窝若下小猪7只以下,主家得一只,若下8只或8只以上,主家则得2只,俗称7捉1,8捉2。这种方式也沿袭至20世纪50年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