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红色故事 >> 正文

汉源湖畔 红军故事永流传

 【发布日期:2022-03-14】 【字号: 】 【关闭此页【点击数:


1935年,中央红军为了在安顺场迅速、顺利渡过大渡河,在大树堡(今汉源县大树镇)通过分散敌人注意力,将敌人的主力吸引至此,从而让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

至今,雅安还流传着这个红军故事——配合红军主力强渡大渡河

汉源湖畔,湖光山色;金钟山下,红旗飘扬。

汉源县大树镇麦坪村的红军广场上,硕大的红色号角雕塑十分显眼。

看着红色号角,1935红军长征时“佯攻富林”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1935年5月,中央红军由泸沽到大渡河边,本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经凉山越西到大渡河南岸的大树堡,但这里是通往雅安、成都的大道,沿途均有敌军重兵扼守;另外一条则是过彝区到石棉县安顺场的山间小路。

小道崎岖,敌人估计红军不会走这条路,因而疏于防范。但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就是选择了这条小路,通过冕宁彝族地区,挺进大渡河,直插安顺场,把攻击点选择在敌人的薄弱部。

在中央红军主力从冕宁向安顺场疾进的同时,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和红二师政委刘亚楼率红二师五团一部和军团侦察连,经越西,抢占大树堡,佯攻富林,以迷惑、牵制和吸引富林的敌人,掩护红军主力从安顺场抢渡大渡河。

5月22日,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二师五团和军团侦察连由参谋长左权带领,于拂晓从泸沽出发,向大树堡挺进。黎明前,夺取了小相岭,越西县长彭灿和一个连的守敌弃城逃跑。

敌军王泽浚旅在大树堡万发店驻扎了一个连,作为河防前哨,在大树堡渡口驻有一个排,连部和余下的排驻守在大树堡街上。敌人还强迫当地百姓背了许多谷草、麦草、玉米秆等易燃物堆放在大树堡中街,企图放火烧街,阻碍红军前进。

5月23日凌晨,红军到达晒经关,智取杨家沟、鱼塘哨所,驻防大树堡的敌军闻风而逃。

大树堡与富林隔河相望,是当时大渡河上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更是成都通往建昌(西昌)的咽喉要塞。

5月24日,红军占领大树堡后,左权命令部队构筑工事,集木造船,砍竹扎筏。红军宣传员们也在群众中宣传——红军要从这里过河,攻打富林,直取雅安和成都。当地群众们也参与到扎筏、造船和构筑工事中。

攻打富林的架势做得很逼真,甚至于连红军战士也认为要从此处攻打富林。

河对岸,敌军见此情景不敢轻易进攻,不断向上级报告。敌总部认为红军主力在此,急调四川暂编陆军第二十军杨森部第二旅率队赶赴富林增援。

就这样,红军以佯攻为掩护,把大量敌军吸引到大树堡后,于5月25日,红军主力成功渡过大渡河。

红军五团和军团侦察连在大树堡胜利完成佯攻富林任务后,奉军委电令,于28日带领佯攻部队撤离大树堡,折回晒经关,翻竹马垭口,与主力胜利回合。

红色文化助力乡村发展振兴

昔日的汉源县老县城,已淹于水下,萝卜岗上的新县城和湖畔的大树镇景色,倒影在平静的湖水中,少了昔日烽火连连,呈现出一派祥和景象。

麦坪村,是“麦坪遗址”发掘地,也是古南丝绸之路必经地,还是红军长征途经地,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红军在大树堡佯攻富林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了大树堡的一大红色文化传承。

汉源县大树镇小学教师陈正才退休后,一直研究当地历史文化,他小时候就听他爷爷说,“目睹当年红军到大树后,睡在老百姓家的檐口下,秋毫无犯,对老百姓很好,帮助扫街,整理街道,不随便进老百姓家,获得老百姓的好感。完成任务撤退时,悄然离去。”

红军以实际行动换民心的故事,给大树人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近年来,大树镇积极开展红色教育,打造开发“一馆一课”,发挥大树镇红军广场阵地优势,在广场上修建以纪念红军长征在汉源发生的历史事件为主题的汉源县党群活动中心,把“红军在大树堡(现大树镇)佯攻富林”作为继承红军传统、发扬红军精神的有效载体,从而宣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我们这里有‘老干部讲解员’‘红领巾讲解员’‘志愿者讲解员’‘群众宣讲员’,可以为来客讲村情、村史和红色故事。”大树镇相关负责人刘拯介绍,通过开展“探寻革命旧事,赓续红色精神”“寻访红色麦坪、体悟大河人文”等调研活动,还原村庄曾经的面貌,近距离感受麦坪人文气息,将村落蕴藏的传统文化最大程度融入乡村振兴发展,让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的文明框架里、在现代和传统的交融中吐露新芳华,生发新韵味。

下一步,麦坪村将深挖红色文化、阳光康养、生态旅游等优势,突出“红色文化+绿色发展”,聚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推进麦坪村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绿美麦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