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标准地图基础要素版
千年的雨 滋润千年的城
雅安历史悠久,境内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汉源县富林镇流沙河东岸发现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富林文化”(已淹没)是我国南方旧石器晚期的重要文化遗址。
战国时期,在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灭蜀,置蜀郡,开青衣道,置邮传。战国后期(前222年),秦灭楚,迁楚遗族严道入蜀,立严道县(治所今荥经)。隶属蜀郡,这是境内最早的建置。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改置沈黎郡(治所今汉源县),辖严道县(王莽时改名严治,今荥经、雅安等地)、青衣县(今芦山县)、徙县( 天全始阳镇)、旄牛县(今汉源九襄镇)等地。武帝天汉四年(前97年)撤销沈黎郡合并于蜀郡,设置西部都尉府,一治旄牛,主管外羌(今汉源一带);一治青衣,主管汉民(今雅安、芦山一带)。
蒙顶山天梯古道(名山区蒙阳镇 供图)
东汉安帝延光元年(122年)改蜀郡西部都尉为蜀郡属国,辖县未变。灵帝中平六年(189年)改置汉嘉郡(治所今芦山),领辖4县,并包括今甘孜州大部及凉山州一部分。晋初仍为汉嘉郡,成汉又分置沈黎郡。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桓温伐蜀灭成汉,改成汉所置汉原郡为晋原郡,汉嘉郡并入晋原郡。公元348~552年间,政权荒废。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平蜀以后,始移民垦殖,设蒙山郡(治所今雨城区多营坪),领辖始阳(县治今雨城区多营坪)、蒙山(今名山区蒙阳镇)2县。北周武帝天和三年(568年)改蒙山郡分置黎州、沈黎郡。隋仁寿四年(604年)废郡置雅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雅州置临邛郡,领有芦山、名山、始阳(州治所)等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推行州、县两级制,复雅州,领4县(芦山、名山、严道、百丈)。武德三年(620年)增置荥经县。玄宗开元三年(758年)复为雅州,领5县,即严道(今雨城区多营镇)、芦山、名山、百丈(今名山区百丈镇)、荥经。唐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和对外扩充,设立黎州(洪源郡)都督府,辖汉源(今汉源县清溪镇)、飞越(今宜东镇)、阳山。在连年战争中,雅州、黎州成为重要的军事、交通要道,为了对边地民族招抚内附,设立50多个由少数民族首领管辖的“羁縻州”,以便对少数民族的治理。
樊敏碑阙(芦山县地方志办供图)
五代后蜀元年(934年)于雅州增设永平军节度使和碉门安抚司。太祖乾德三年(965年)置雅州卢山郡、黎州,咸平四年(1001年)隶益州路,嘉祐四年(1059年)隶成都府路。雅州卢山郡领:严道、名山、百丈、荣经、卢山,并领碉门寨、灵关寨,管有羁縻州。黎州领:汉源、通望,管有羁縻州。
元宪宗八年(1258年)雅州属嘉定府治,并增置天全招讨司(天全县城关镇和始阳镇),统属于陕西行省吐番本部宣慰使司管辖。明代地方政权实行府、州、县3级制。雅州辖芦山、名山、荥经。州治在今雨城区。
清初仍为雅州,雍正七年(1729年)升州为府,置地雅安县,改黎大所为清溪县,废天全六番招讨司,置天全州、打箭炉厅。雅州府辖:雅安、芦山、荥经、名山、清溪、打箭炉厅、天全州。雅州府是雅安历史上辖境最广阔的时期。在此期间,清廷正式收缴了天全高、杨二土司印信封号,实行改土归流,结束了760余年的土司统治。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厅设道、县,隶上川南道,民国三年(1914年)改上川南道为建昌道,隶四川省。民国24年(1935年)设四川省第17行政督察区,治设雅安县,辖雅安、名山、荥经、汉源、天全、芦山、宝兴、金汤设治局(今康定县、新台、三合、棒塔、金汤乡)。民国28年(1939年)西康建省,四川省第17行政督察区改设为西康省第2行政督察区(简称雅属)直至解放。1950年,雅安解放,设雅安专区,雅安为西康省省会。1951年改称雅安专署,并以汉源、越西、冕宁各一部分新建石棉县。1955年撤销西康省,雅安专区并入四川省,并将名山县和泸定县划属本区,次年(1956年)将泸定县划归甘孜州辖。1981年改称雅安地区。
2000年12月,撤销雅安地区设立地级雅安市。2012年11月,撤销名山县,设立雅安市名山区,以原名山县的行政区域为名山区的行政区域。雅安市下辖2个市辖区(雨城区、名山区),6个县(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