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红色遗址 >> 正文

青山埋忠骨 热血照千秋 ——走进“红色遗址纪念场馆”雅安烈士陵园

 【发布日期:2025-04-17】 【字号: 】 【关闭此页【点击数:

清明,是追思的时节,亦是传承的契机。在雅安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红色土地上,雅安烈士陵园和荥经岗家山的烈士雕像静默伫立,见证着一代代人的缅怀与觉醒。

清明祭扫,是缅怀,更是传承。雅安烈士陵园的英烈和荥经岗家山七烈士的故事,不仅是过去峥嵘岁月的注脚,更是未来奋进征程的序章。

今年清明,作为凝聚家国情怀的精神高地,来自社会各界的人们以不同形式走近英烈,触摸历史,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脉搏中生生不息。  

清明时节,走进“红色遗址纪念场馆”雅安烈士陵园和荥经岗家山七烈士纪念广场——以行动赓续红色血脉,以信仰照亮前行之路。

(雅安市委党史研究室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伟)清明时节,细雨如丝。川西雅安,青衣江畔,苍松翠柏掩映下的雅安烈士陵园庄严肃穆。高17米的“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直指苍穹,碑顶五角星在烟雨朦胧中愈发鲜红,仿佛烈士们未冷的忠魂仍在守望这片用热血浇灌的土地。

这座国家级烈士陵园,在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中,向世人诉说着关于信仰、牺牲与传承的永恒故事。

这里不仅是川西红色记忆的凝结地,更是一座跨越时空的精神桥梁——烈士用生命书写的信仰,正通过一束鲜花、一次凝视、一场对话,在新时代的土壤中悄然生长。

血色黎明:解放西康的壮烈史诗

清明时节,市区人民路163号的苍坪山麓,祭扫人群在雅安烈士陵园的礼亭(整装亭)停留肃穆整装后,走进大型综合性纪念广场、主题雕塑、烈士英名墙、陈列馆,细致聆听中国人民解放军62军“挺进西康、解放西康、建设西康”的故事,追忆波澜壮阔的西康解放斗争史……

雅安烈士陵园,这座占地2.7万余平方米的陵园,安息着347位革命者的忠魂,镌刻着2078个永不褪色的名字。他们中,有人倒在红军长征的雪山草地,有人牺牲于解放西康的激烈战场,还有人长眠于新中国建设的征途上。

这座国家级烈士陵园,承载着一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史诗,在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中,向世人诉说着关于信仰、牺牲与传承的永恒故事。

1950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62军进驻雅安,西康雅安和平解放。

解放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1950年的川西大地,解放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雅安,这座扼守川藏咽喉的古城,成为解放西康的核心战场。

陵园内,长40米的烈士英名墙如血色长卷展开。指尖抚过镌刻着“王金山(1923-1950)”的石碑,仿佛触摸到那个惊心动魄的黎明:这位山东籍的机枪手,在解放荥经的战斗中,用胸膛堵住敌军碉堡的射击孔,为战友争取了宝贵的五分钟。


英名墙上,2078个鎏金名字在雨幕中熠熠生辉。他们中有倒在剿匪战场上的侦察连长王克俭,有在修筑川藏公路时坠入大渡河的工兵班长张振华,更有数百位无名烈士用生命践行“挺进西康、解放西康、建设西康”的誓言。

透过陈列馆展柜里生锈的军号、磨穿底的布鞋,仿佛能听见当年震天的冲锋号角。陈列馆内泛黄的《战地日记》记载着:“雪山缺氧,每走三步就要扶枪喘息,但看见藏胞捧着酥油茶在路边等候,胸膛里又燃起火焰。”这种军民鱼水情,正是西康解放斗争最动人的注脚。

如今,陵园墓区内的347座墓碑排列有序,如同战士们永远保持冲锋的姿态。

1955年修建的雅安烈士陵园,正是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各族人民在西康进行的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

作为原西康省建设的烈士陵园,见证了西康省从建立到撤销的重要历史变迁,是雅安市主要烈士纪念保护设施,是全省8家国家级烈士陵园之一,是全市人民群众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党员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

有人说,这座陵园的特殊性在于它见证了西康省从建立到撤销的全过程,“每一块石碑都是新中国政权建设史的活化石”。

薪火永续: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烈士纪念堂的碑文,详细地描写了波澜壮阔的西康解放斗争史,镌刻着西康解放事业斗争中牺牲的烈士英名。”现场解说的大学生志愿者说,“烈士纪念堂广场,也是当年原西康省党、政、军、群开展烈士祭奠活动的核心场所。”

在纪念堂前,几位“小星火志愿服务站”的大学生志愿者讲解员,在清明祭扫的人群中分外引人注目。

大学生志愿者们手持话筒,向参观者讲述“十八军进藏先遣连”的故事:“1950年冬天,一位将军带着3岁女儿进军西藏,小姑娘最终长眠在雪域高原……”稚嫩的声音回荡在纪念广场。


大学生志愿者讲解员们深情而又细致地讲解,让参观者们更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而这种代际传承,让红色故事焕发出时代生机。

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始于2022年3月19日雅安烈士陵园成立的“小星火志愿服务站”。该站常年有100余名大学生加入其中。

“大学生志愿者讲解员的加入,是对我们讲解员的补充,也是接力和传承。”雅安烈士陵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他们通过讲解员培训、比赛等方式,探索红色文化传播新模式,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讲好身边的红色故事。

雅安烈士陵园,拥有诸多殊荣。1995年,被民政部确定为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被雅安市人民政府评为“雅安市园林式单位”;2004年,被省人民政府、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被国务院、民政部确定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21年4月,雅安烈士陵园被四川省教育厅、文化和旅游厅、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命名为四川省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2023年3月,雅安烈士陵园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名录(第一批)。

雅安烈士陵园,是全市人民群众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

雅安烈士陵园,于1955年初批准建设并于同年8月1日正式落成,是原西康省人民委员会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各族人民在西康进行革命斗争牺牲的烈士。 该陵园历经1981年、1987年、1990年、2005年、2008年、2013年、2021年7次改扩建。

据雨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争取资金实施烈士纪念设施相关建设工程项目,项目2021年11月开工,2023年3月完成全部建设内容,2023年7月通过竣工验收。该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为新建300平方米陈列馆及相应防汛排涝管道设施,新建以“中国共产党解放大西康”为主题,拥有大型主题群雕,并能容纳1000人开展纪念集会的综合性主题革命纪念广场。2022年5月,对烈士纪念堂、烈士墓区大门、文化走廊、礼亭等老旧破损设施进行维修改造,该项目于2022年10月通过竣工验收,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能力和服务能力得到有力提升。

2023年3月,雅安烈士陵园全面对外开放,持续发挥着引导全社会尊崇英烈、学习英烈,积极发挥雅安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如今,雅安烈士陵园内有纪念广场、主题雕塑、烈士英名墙、烈士纪念堂、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等烈士纪念设施。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展厅内容以红军长征过雅安、西康和平解放、抗美援朝等历史事件为背景,对不同时期的革命精神、英雄和烈士事迹进行了展陈。烈士墓区庄严肃穆,墓碑旁的松柏苍翠,347位革命忠魂在这里安息。

夜晚时,纪念碑仿佛披着星光的铠甲,与城市万家灯火遥相辉映。

陵园内的工作人员们像往常一样,仔细擦拭每块墓碑,动作轻柔得像在整理年轻战士的衣领。山脚下青衣江水滔滔东去,而这座精神高地始终矗立如初——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未来的播种机。当新时代的春风掠过英名墙,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正在一代代人的记忆里生长出血肉,化作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信息来源:雅安日报


返回顶部